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有劃好說-農地重劃經典回顧

 
一、前言:
 
臺灣農地面積規模過於細碎,農業經營效率低,必須有賴農地重劃調整農場結構,並推行農業機械化,使土地合理有效利用,藉以提升生產力。
農地重劃係將一定區域內坵塊畸零、不符合經濟利用之農地欣整理,規劃成一定標準坵塊,同時配合興修農水路、灌排系統,使每個農地坵塊均能直接臨農水路並灌溉排水,達成農場坵塊標準化、水利現代化目標,以發展農業機械化耕作,進而提高農業單位面積產量,朝向現代化農業經營方向


二、計畫:
 
臺灣地區自47年起開始「試辦農地重劃」,49年4月訂定「臺灣省五十年度示範農地重劃計畫施行準則」,自51年起農地重劃辦理歷程可分為:


(一)51年至60年辦理「臺灣省第一期十年農地重劃」

(二)61年至65年辦理「加速農村建設與東部災區復耕農地重劃」

(三)66年至69年辦理「六年經建計畫農地重劃」

(四)70年至74年辦理「加速完成農地重劃五年計畫」

(五)75年至80年辦理「改善農業結構提高農民所得方案」

(六)81年至86年辦理「農業綜合調整方案」

(七)87年至90年辦理「跨世紀農業建設方案」

(八)90年至105年辦理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」
 


三、本市成果:
 
(一)
本市自53年開始辦理農地重劃,至82年止共計辦理20區,總面積22,086公頃,分別為大園區3區、大溪區2區、復興區2區、中壢區1區、觀音區3區、新屋區5區及楊梅區4區。

(二) 
本所成果:本所轄管楊梅、新屋兩區共計113地段,土地總筆數18萬1,232筆、總面積1萬7,257公頃,當中農地重劃區計10區40地段,筆數6萬8,775筆、面積8,273公頃,分別佔本所38%及47%。本所轄區重劃地籍及分布:(如圖)
(1)蚵殼港第一期重劃區(54年):蚵殼港段蚵殼港小段

(2)蚵殼港第二期重劃區(55年):大坡段三角堀小段、後庄段、蚵殼港段深圳小段

(3)蚵殼港第三期重劃區(56年):社子段、大坡段大坡小段、三角堀小段、槺榔段上槺榔小段、下槺榔小段、笨子港段笨子港小段、埔子頂小段、榕樹下小段

(4)新楊重劃區(59年):下陰影窩段、員笨段、上陰影窩段、社子段、番婆玟段、十五間段十五間小段、十五間段十五間尾小段、大坡段大坡小段、槺榔段上槺榔小段、後庄段

(5)永安重劃區(60年):崁頭厝段崁頭厝小段、大牛欄段大牛欄小段、下埔頂小段、後湖小段、下田心子段下田心子小段、赤牛欄子小段、員笨小段、石磊子段水流小段

(6)東明重劃區(69年):埔頂段埔頂小段、水碓小段、東勢段東勢小段、甲頭厝小段、上庄子小段、崁頭厝段下庄子小段、石磊子段石磊子小段、新屋段新屋小段、後湖小段

(7)坡寮重劃區(71年):清華段、啟文段

(8)富岡第一期重劃區(75年):四湖段、上湖段

(9)富岡第二期重劃區(76年):楊湖段、楊富段

(10)富岡第三期重劃區(82年):富岡段


四、實施效益:
 
(一) 田間農水路暢通,利於土壤改良,提高農業生產量。

(二) 重劃後農地直接臨農水路,可直接灌溉與排水,提升耕作效率。

(三) 重劃後農地坵形方整,利於機械化耕作及管理,配合現階段改善農業經營設施,改善後之農水路更具功效,有助於農民福利之增進,鞏固農民從農之意願。

(四) 有效改善農業生產環境,縮短城鄉差距。

(五) 重劃後地籍及界樁明確,可杜絕界址及產權糾紛。

(六) 區域排水功能欠佳者配合改善後,減少災害發生,且有助於地區性農業間作之推廣,以增加農民收益。

(七) 
重劃前後影像比較重劃前後地籍圖比較


五、測量儀器及技術演進:
 
(一)、平板儀、照準儀、竹尺、測繩等-日治時期及光復時期
平板測量工具主要分為可支撐於腳架上之平板,及用以瞄準測點方向之照準儀,再透過量距設備量測平板儀與測點之間的距離。

平板儀
圖:平板儀竹尺圖:竹尺

鋼捲尺圖:鋼捲尺
 
(二)、平板儀、光學照準儀、竹尺、測繩等-民國34年至70年
改以望遠鏡式照準儀(光學照準儀)含直角目鏡,照準遠方標竿時使用。


(三)、平板儀、光學照準儀、平板光波測距儀-民國65年至100年
由平板光波測距儀取代測繩量距,大幅提升速度與量距的準確度。

光學照準儀
圖:光學照準儀

平板光波測距儀圖:平板光波測距儀

測繩圖:測繩


(四)、全測站(電子測距經緯儀)-民國76年迄今
集合水平角、垂直角、水平距離等測量功能的儀器,精度高並以電腦作業,可避免複丈結果前後不一情形。

電子測距經緯儀
圖:電子測距經緯儀

標竿圖:標竿


(五)、全球衛星定位系統-民國92年迄今
為最新的測繪技術,藉由接收GPS衛星所發射的電磁波訊號,量測至少4顆衛星與地面接收儀的瞬時距離,利用所得到的瞬時距離,再配合幾何原理求解地面接收儀之三維坐標。

全球定位系統
 


六、本所面臨問題:
(一)農地重劃區為早期紙圖測量方式,原測繪精度已不足,且測繪後原分配圖未交登記機關辦理後續複丈,交登記機關使用為依原分配圖採人工描繪之副圖(第二原圖),因部分描繪有誤其精度更為不足,造成圖、地、簿三者均有不符情事,再者圖解地籍圖數化時仍依副圖辦理,更因紙圖多年使用有褶皺、破損、圖紙伸縮、數值化圖廓影響等等因素其精度再更為不足,是以農地重劃區為本所當前需重點處理解決之地籍問題。

(二)圖解地籍圖數值化後即便採新測量儀器及技術辦理複丈,然先天不良之地籍,加上未經全面測量平差影響之GPS單點定位橢圓誤差,以致測量資料仍局部套圖無法建置整合圖籍,是以鑑界成果因人而異,民眾信賴感不足。

(三)為確保複丈成果本所建議全面佈設圖根控制點,並測繪現況分街廓套疊地籍圖,逐段由分幅管理漸進改採整合圖籍管理,同時清理農地重劃區圖簿不符疑義,即本所擬訂之二圖計畫,透過複丈成果一致,進而確保民眾權益,亦可增加民眾信賴感。惟其困難處即全面佈設圖根控制點所需費用約千萬,如採二圖委外現況測量及分析費用約近五千萬,再者本所轄區農地重劃筆數眾多,面積亦為廣闊,非一地所短時人力所能完成。

整合圖籍成果
圖:整合圖籍成果